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检索:
·我国杂交小麦丰产优势明显 比常规小麦增产20%
·我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
·尼日利亚中部11个村庄遭袭 至少86人丧生
·美国圣地亚哥警匪交火致2名警察受伤 嫌犯已死亡
·西宁市出重拳确保旺季旅游安全
现在的位置: 西宁网区县新闻
西宁机场开通首条全货运航线
西宁市全力以赴整治黑臭水体
西宁市城乡居民养老金调标完成 139531名参保者受益
“三医联动”让百姓在家门口看病
大通:供给侧改革激发农业新潜力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6-26 10:39:18
编辑: 西宁宣传部

  走进夏日的北川大地,你可以时刻感受科学发展的强劲脉动,曾经的耕牛、镰刀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型农业机械;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昨日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养殖、规模化经营;一栋栋产业化的养殖场,一个个新建的农牧业龙头企业,见证了大通县农牧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清晰历程。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近年来,大通县以“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指导,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忠实践行“两个绝对”,坚定不移地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优化调整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突出做强做优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结构逐步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协调发展,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精彩纷呈的农牧业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踏着新时代前进的鼓点,如今,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美好愿景,正在幻化成一个个生动样本,引领大通县农业供给侧改革之路走得更矫健有力,稳步向远。

  如今,一幅以绿色为底色的农业现代化的美丽画卷正在大通徐徐展开……

  换思路调结构

   大通农业搭上致富快车

  “发展要有新思路,老路子虽饿不死人,但也赚不了钱。”在大通县桦林乡鄂博沟村会议室内,村党支部书记马福良不停地说着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性。

  正是村里这种鼓励先进带后进的思想,使鄂博沟村一步步走上了发展之路。

  大通现有农业人口36.3万人8.54万户,耕地面积68.13万亩。近年来,大通县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加大特色农产品生产,推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年种植饲料15万亩,年产鲜草42万吨,大力发展草食家畜养殖业,年出栏肉牛羊31万头(只),牛羊肉产量1.78万吨。全县种植马铃薯10.3万亩、油菜25万亩、蔬菜12.2万亩,其他4.9万亩,其中,年产马铃薯18.5万吨、油菜4.4万吨、蔬菜33万吨,其他0.81万吨;肉、蛋、鸡产量分别达到3.05万吨、0.46万吨和5.42万吨。

  【百姓点赞】

  盛夏时节,在大通县青山乡古娄马场村,到处洋溢着农牧民的忙碌和自信的笑声。“今年还是养牛、种植饲草?”“那是必须的!”“自从建了合作社,每年收入有三四万元,不干这个还干啥!”村民杨寿德一边在牛棚查看一边算起了收入账。

  生态变废为宝

   大通全力打造生态循环农业

  藏香猪养殖、特色种植、大型沼气工程、生态修复,在外行看来是杂乱无章的“混搭配”,而在大通县裕丰园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贾生林的心里却念的是有章可循的“循环经”。

  在大通县向化藏族乡立树尔村贾生林的藏香猪养殖场,曾经弃如敝屣的猪粪,成了滋润土地的“宝贝”,农业污水通过内、外循环系统净化处理,流入麦田、蔬菜地、饲草地中,而饲草又成为藏香猪的饲料。

  这是大通县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大通县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综合示范区,推广化肥减量增效43.85万亩、配方肥33万亩、化肥综合利用技术10万亩;建立油菜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核心示范基地11万亩、推广农作物病虫鼠害绿色防控及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1万亩,实现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60%以上。提升耕地质量保护,推广秸秆还田腐熟和粮食作物增施有机肥技术,加大农田残膜和废弃物回收力度,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与处置。同时,加快推进畜禽排泄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变。积极采取就地消纳、异地利用、制有机肥等方式,实现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开展畜禽养殖场环境整治,对北川河沿岸500米范围内的34家养殖场(户)全部进行了清养并停养,对3家养殖场进行减畜、粪污处理设施整改。同时,在长宁镇双庙村新建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加快推进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精彩亮点】

  大通县设施农业成功探索“农光互补”模式

  农光互补是通过建设农业大棚,在棚顶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用以发电,兼顾种植,实现光能和土地的集约化、立体化综合利用,让农业种植实现绿色、高产、高效的同时,使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盛天农业通过采用“棚上发电,棚内农业”的农光互补模式,首次在大通县实现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打造田园综合体,为发展绿色、循环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

  融合三次产业

   培育农业发展新活力

  大通县景阳镇汇丰景园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内,不同颜色的鲜花竞相开放,与郁郁葱葱的常绿植物相互映照,美不胜收。

  “以高品质果蔬生产、都市休闲、青少年科教为产业重点,以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重点,重视创新模式和创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充分发挥园区在西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从而构建高原特色生态田园综合体。”大通汇丰景园产业园总经理董海清说,建设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激发了新活力。

  近年来,大通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先后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等。

  该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托乡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成功打造了逊让乡万亩油菜花观光区、向化乡裕丰园生态牧场观光区和朔北、塔尔等乡镇一批花海农庄。全县修建马铃薯贮藏窖222座、容量达1.9万吨,蔬菜保鲜库6座、容量达1.5万吨,有力推动了马铃薯、蔬菜等农产品储藏加工流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建成数字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及追溯平台,“四情检测”、“农信通”手机短信、大通农业微助手微信平台和“12316”三农服务热线,多种形式为农民群众提供各类农业信息服务;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行动,通过“青藏百灵农畜林产品网”“高原农副产品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及实体体验店,全力培育农产品网络销售。已建成27个“邮掌柜”系统和16个“天翼+店小二”服务站,建立了快捷、高效、方便、经济合理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加强农业物联网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有效助推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精彩亮点】

  打造景阳汇丰休闲农业观光田园综合体

  如今,不论是通过土地流转还是吸纳务工,或是精准帮扶,园区周边的村民都积极参与到园区建设和生产中,获得了园区务工收益、生产技能收益,真正做到了农民不失业、不失权、不失利。

  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农业项目,汇丰景园农业产业园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展示、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利用园林景观、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结合教育科普、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等,提供市民休闲,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营模式,为地方周边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化改革

   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

  率先在我市顺利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省级验收,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授信池”业务,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成员身份界定工作217个村、界定成员254497人……一个个农业改革的具体措施,激发出了大通县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

  大通县先后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授信池”业务,撬动社会资本,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向现代农牧业的加速转型,制定了《大通现代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方案》,组建成立大通现代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大通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力争用一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工作,探索出可复制、能推广的做法和经验。

  【精彩亮点】

  以案释法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宣传效应良好

  受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司委托,大通县精心筹划,选取老百姓身边的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拍摄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案例教学片,为全国宣传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提供生动的教学题材,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实效,得到老百姓认可。

  创新驱动

   点燃农业发展新引擎

  “今年刚买的一台中型割草机,跟以前的比马力足、速度更快更干净。”在城关镇柳树庄村,家庭农场负责人、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科技示范户鲁宝文告诉记者,这些年农机具升级明显,特别是各个农事环节都有相适应的农机,不管是深松耕地,还是粮食收割。

  近年来,大通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业现代化为主线,以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和生产效益为目的,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快推进马铃薯、油菜、饲草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完成机械整地、机播、机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6.75%。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推广农作物全膜覆盖种植技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30家,县级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0个、家庭农牧场290家。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0名。同时,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目标,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立20个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追溯点,严格落实农业投入品警示制度和产地准出制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防疫服务体系,组建动物防控扶贫志愿服务队,全年共注射猪、牛、羊、禽各类疫苗总计554.87万头(只次),防疫密度达到100%;防治畜禽寄生虫病268.83万头(只次),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防雹期间全县23个作业点开展防雹作业306次,消耗人雨弹9667发,防雹炮控率为99%,有效消除了多次雹灾隐患。

  【精彩亮点】

  开展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试点工作

  今年,大通县被确定为青海省动物防疫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单位,大通县农牧和扶贫开发局确定在桥头片区开展试点工作,将村级防疫员的劳动报酬变为政府购买服务,通过试点转变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身份,提高防疫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防、检、治工作之中,使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养殖户得到更全面、更优惠的技术服务。

  品牌创建

   助推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大通县全力推进农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打造“生态、绿色、有机”品牌,着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农畜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已注册绿草源、高原农斯、蓝雀山、花儿之乡、老爷山等农畜产品商标30多个,其中“绿草源”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绿杰”获得“青海省著名商标”,“老爷山”“山城岭”获得西宁市知名商标,提高了品牌效应,助推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通青藏百灵农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理米国林说:“今后我们将通过物联网、电商等手段,加大对老爷山品牌蔬菜的推介,同时要向有机农产品发展,积极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全国性农产品推介会,提高知名度,把品牌做强。”

  截至目前,大通县“三品一标”认证总量首次突破75个,认证企业35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的产品生产基地23家;获得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认证的5家,年产量13.7万吨,畜产品产地规模15万只、年产量54吨;获得有机食品企业认证1的家,有机畜产品养殖规模为2万头只。登记保护“新庄黄瓜”和“大通鸡腿葱”、“大通蚕豆”、“大通牦牛肉”等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大通马铃薯生产基地被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面积10.6万亩,年产量21.2万吨。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中央重点网站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中国日报网 | 国际在线 | 中青网 | 中广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新网 | 中国西藏网 | 光明网
青海传媒 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 青海羚网 | 青海日报 | 西海都市报 | 西宁晚报 | 西宁电视台 | 青海法制报 | 海东时报 | 柴达木日报 | 人民日报青海分社 | 青海人大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 | 新华网青海频道 | 中国藏族网通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青海政协网 | 青海科协网 | 青海作家网 | 大公网青藏频道 | 青海旅游网
地方网联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 红网 | 浙江在线 | 东北新闻网 | 中国江西网 | 荆楚网 | 四川新闻网 | 东南网 | 长城网 | 多彩贵州 | 青海新闻网 | 中国甘肃网
  中国吉林网 | 中国西藏新闻网 | 大江网 | 东北网 | 江苏网 | 黄河新闻网 | 西部网 | 山西新闻网 | 四川在线 | 大河网 | 大众网 | 华龙网 | 南海网 | 天山网 | 胶东在线
合作网站 腾讯 | 新浪 | 搜狐 | 网易 | 凤凰网 | 教育网 | 中华网 | 百度 | 汽车网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 拜祖大典
 
西宁网版权所有
未经西宁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