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检索:
·让世界刮目相看!习近平这样讲述中国改革奇迹
·省委组织部5个选人用人巡视检查组进驻第二批被检查...
·西宁市城中区食药监局:“党建+”模式激发基层党员...
·民生信用卡推出文化创意系列主题信用卡 传承中华传...
·俄罗斯抓捕7名为恐怖和极端组织筹款人员
现在的位置: 西宁网西宁旅游
西宁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可提公积金
西宁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1.41%
西宁公积金中心22项业务实现零跑路
西宁开发区扫二维码5秒完成缴税
全域旅游新时代 尽显海东好风光
来源: 海东时报
发布时间: 2018-12-14 14:59:56
编辑: 西宁宣传部

  乐都瞿坛寺

  互助土族故土园

  民和桃花

  青海新闻网讯大美青海,风情海东。

  从空中俯瞰,海东是一块绿色福地: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郁郁葱葱,循化孟达景区绿阴如盖,乐都卯寨生态旅游度假区秀丽如画;

  走进去探访,海东是一片彩色故里:土族之乡七彩绚丽,撒拉之乡风情浓郁,这里山川风貌斑斓多彩,人文历史悠久深厚,民族文化丰富多元;

  再细细品味,海东又是一方金色沃土: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黄河风情、民俗风情为主的五大旅游品牌,引来游人如织……

  这是海东殷实文化旅游“家底”的一角,更是风情海东魅力长卷中的几笔。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海东的文化旅游从悠悠岁月中走来:在改革中起步、探索中发展、调整中提升,如今已然实现了华丽转身、精彩嬗变!

  一路耕耘一路歌。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海东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速度,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资源强市迈进的转变。

   文旅融合步履铿锵

  时光见证了发展变迁,岁月记录下奋斗足迹。

  改革开放40年来,海东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人次和综合收入连续大幅增长,“大美青海·风情海东”美誉度持续提升,海东旅游从弱变强、破蛹成蝶,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如今,海东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让海东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与此同时,海东人的旅游方式也从单一的观光型转变为体验式休闲旅游;从出门十天七天在车上三天在景区,变为跨越万水千山,也可朝去暮归;从住旅馆、招待所,变为如今可选择干净整洁的星级酒店和各具特色的民宿。40年来,改变不仅体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也体现在人们精神层面需求的不断丰富上,这都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

  海东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丰富,藏、回、土、撒拉等各民族文化绚烂多彩;喇家遗址、柳湾彩陶享誉考古界;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交相辉映;“湟北诸寺之母”佑宁寺、十世班禅大师母寺文都寺、“小故宫”瞿昙寺声名远播……这一切,为海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名市积淀了宝贵的财富。

  海东又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海拔较低,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适宜人居。青藏高原最大的民用机场——西宁曹家堡机场就在海东市境内,京藏高速公路、109国道、兰青铁路、兰新高铁横贯全境,即将建设的西宁至成都铁路纵穿海东。无论是进藏,还是进疆,或是进内地出国,海东是必经之路。海东独特的交通枢纽地位,为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提供了首要的必备条件。

  2015年10月28日至29日,海东市召开全市第一次旅游发展大会,此次大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回顾总结海东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成就,谋划安排“十三五”旅游业发展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全市旅游业实现更大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面对全球、全国、全省旅游业发展大势,海东怎么办?海东的决策者们一致表示,一定要把握形势、抓住机遇、顺势而为、趁势而上。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三极,海东是青藏高原的东部门户,是内地进入青藏高原的第一站,无论航空、高铁,还是火车、高速公路,都是首先到达。海东拥有壮美的山川、多元的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正在加速推进,推动旅游业这一绿色化产业崛起正当其时。基于此,海东将借大势之机,举全市之力,将“大美青海·风情海东”和“极地门户·青藏首站”形象全面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旅游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沐浴着开放的春风,海东市旅游发展正式抬步,以奔跑之姿乘风逐梦、破浪前行。本着长远规划、逐步实施、量力而行、滚动开发的发展步骤,海东市重点加大对各景区投资,年年搞建设、年年有发展。

  孜孜以求,终结硕果。几年间,海东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旅游集散地,更让人欣喜的是,一些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星级宾馆、旅游娱乐设施和购物市场也得到了发展。

  这是海东文化旅游实力大增的时段——全市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硬件建设上有了新的突破,明显提高了景区和涉旅企业的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使得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大大提升。

  这是海东文化旅游内涵提升的节点——全市旅游基本形成了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础,突出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民俗风情及特色农牧业观光文化旅游,重点打造了土族、撒拉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以互助北山、循化孟达天池为代表的文化生态旅游;以互助佑宁寺、乐都瞿昙寺、化隆夏琼寺、循化班禅故居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以柳湾彩陶、民和喇家遗址为代表的人类古文化旅游;以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为代表的黄河文化旅游;以自行车骑行游、自驾车体验游等为特色的农家文化旅游,不断增强文化旅游的特色和内涵,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认可度。与此同时,单一观光游已逐步向观光、娱乐、购物、休闲、商贸洽谈、食宿等具有多项功能的综合性旅游转变。

  这更是成绩瞩目的时刻——旅游业成为海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增长点、闪光点和带动点,并日渐成为海东市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

  进入新节点,踏上新征程。随着海东市第一次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海东市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倾城姿态,迎来文化旅游产业大转型、大变革、大发展的“美好时光”。

  成绩是奋斗者最好的褒奖,更是不断前行的动力。

  数年间,在这幅意蕴悠远又风骨峭峻的山水长卷上,海东市坚持思想统一、目标同向、行动一致、力量凝聚,全面打响“大美青海风情海东”品牌,浓墨重彩打造了一个文化旅游大产业。

  与此同时,随着党的十九大确立乡村振兴战略,海东乡村旅游也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入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新时代赋予新使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海东新一轮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难得机遇,海东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意识,加快振兴河湟地区乡村旅游业,努力推动海东绿色发展,力争使海东乡村旅游走在全省前列。

  一路前行,步履铿锵。新思路、新制度、新举措……海东市大力促成文化与旅游的激情碰撞和深度融合,带来了文化旅游产业的万千新气象,铺开了大发展格局。

   精耕细作蓬勃崛起

  改革开放40年,海东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旅游市场逐步趋于成熟,“风情海东”的品牌形象日益彰显成为海东代表性形象;旅游产业布局由单一化向多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态由相对集中发展到目前内涵外延的延展。这背后不仅是海东旅游取得的成就,也有人们对精神生活更高层次的向往。如今,海东旅游已成为世界认识风情海东的重要窗口。

  放眼全市,一个个旅游景点宛如一颗颗明珠,在河湟大地上闪闪发光、竞相争辉——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有着历史悠久的土族文化,互助土族故土园是全国唯一落户在较少民族聚集区的5A级景区。故土园里有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生态环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游客可以一边欣赏自然美景,一边感受土族文化的独特气韵。

  依托独一无二的土族文化禀赋,互助县的“旅游+文化”发展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先后修建完成的天佑德中国青稞酒之源、彩虹部落土族园、纳顿庄园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和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5个核心景点,分别展示土族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青稞酒文化、古老纯真的建筑文化和别具一格的民居文化。每逢夏季,彩虹部落土族园还会上演“纳顿节”“安召舞”“轮子秋表演”等一系列土族节庆活动,不断丰富互助旅游业的内涵。据海东市互助县土族故土园景区管理委员会宣传营销部主任王有恩介绍:“互助将加大旅游服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品牌打造、旅游与酒文化、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让旅游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此外,海东地处高原却春来早,每年四月起就能踏青赏柳看桃花,寻访农家院舍,品尝清新饭菜,到处田园风光,令人心醉神怡。海东旅游业以自然生态文化与历史人文为特色,民俗文化资源和宗教文化资源为重要内容,全市各景区各有各的特色乡村游产品,如互助纳顿庄园、西部风情园、彩虹部落景区等假日期间推出了篝火歌舞晚会、特色餐饮、民俗表演等活动,假日旅游市场日趋活跃。

  近年来,随着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海东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特色旅游方兴未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乐都县的“农家乐”、民和的“桃花园”、互助的土族风情园已经成为海东地区旅游的一个特色品牌,旅游收入成倍增长。青海“花儿”,土族“安召舞”、“纳顿会”,撒拉族服饰、饮食等民俗风情,藏族射箭会、赛马会、锅庄舞等传统节庆民俗,对外地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同时,海东境内189公里的黄河水上游品牌也正在形成。

  这些,只是海东文化旅游精耕细作,蓬勃崛起的一个缩影。

  为加快开采好海东文化旅游这座“富矿”,近年来,海东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化旅游部门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整合宣传力量,搭建旅游产品推广平台,抓好主题和整体营销,将海东文化旅游“大戏”推上全国乃至世界大舞台。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国家“全域旅游”的提出和兴起,推进全域旅游成为海东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所谓全域旅游,旨在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指的是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进行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提升,达到全景旅游、全业融合、全时体验、全民共享,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全域旅游不再仅仅指的是传统单一的景点景区建设,更多的是让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可以让游客360度全方位感受到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在海东境内,互助土族故土园、互助北山、民和喇家遗址、乐都柳湾遗址、循化撒拉尔故里等高品质旅游资源与沿黄河、湟水河、大通河河谷生态、乡村田园等存量旅游资源,为打造龙头景区、构建全域格局、打造支柱产业、建设大美青海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海东正在举全市之力,将“大美青海·风情海东”和“极地门户·青藏首站”形象全面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在全域旅游引领下,海东市旅游业不仅扩大了新资源,增强了新内涵,而且打造出了新增长极。融合多元素,构建大环线,乐都着力贯通跨区域自驾游;融入新丝路,互助推进高原休闲度假区建设;打造大景区,民和积极提升五大品牌旅游板块。

  伴随着全域旅游的叫响,一项项涉及管理体制、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改革正在加速落地。立足海东旅游特色,以“旅游有看头、有住头、有玩头、有吃头”等旅游“十二头”理论为指导,推进旅游产业要素多元化、品牌化发展,形成旅游吸引,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海东旅游产业经济纵深发展。

  2017年,海东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61.37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实现旅游总收入为44.69亿元,为年度计划43亿元的104%,同比增长25.4%,完成旅游投资47.75亿元,年度计划45亿元,增长6%。

  2018年前10月,海东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300.96万人次,为年度目标的90%,同比增长16.8%;旅游总收入52.71亿元,为年度目标的92%,同比增长27.7%;完成旅游投资44.71亿元,为年度目标的81%。

  逐渐上升的数字、不断攀升的位次、纷至沓来的荣誉,见证了海东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如今,它正以山水生态、文化旅游的无穷魅力,在新时代再度绽放出迷人的瑰丽异彩!

   全域旅游全速起航

  踏入新时代,再启新征程。随着一个个政策规划相继出台,一个个推介展演高潮迭起,一个个改革实践成效初见,海东“全域旅游”宏图大展、次第铺开……

  全域旅游新时代,吃、住、行、游、娱、购已成为旅游的六大要素,均涉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交通对旅游的发展就有着深刻的影响。任何旅游者要实现从定居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旅行,都必须借助良好的交通条件和一定的运输工具这两个载体。可以说,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通往各大景区的道路是否通畅,对旅游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走进今天的海东,你会看到一条条道路犹如脉络,纵横交错,使海东通向外界的渠道四通八达。近年来,海东围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不断加快通道工程建设,着力构建陆空联运、无缝衔接、互联互通、安全高效、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骨干网络。同时,伴随着西宁曹家堡机场不断加密到国内一、二线城市的航班密度,海东与省内外各地的距离也更加近了。海东市进一步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科学布局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使全市3A级以上景区(含3A景区)道路与集散地的道路连接线基本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完成所有重点景区与省道、国道、高速公路之间以及城镇到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连接通道,实现二级以上公路通达,建成旅游交通网络,形成“高效快捷的旅游交通圈”。

  除此之外,全市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威远镇景区为核心的土族民俗文化游,以撒拉绿色家园为主的黄河风情游和以田园风光为主的乡村文化体验游,核心品牌逐步形成,黄河石画、民族刺绣、青稞酒等特色旅游商品备受青睐。

  旅游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商贸、餐饮、住宿、运输、旅游商品加工等行业快速发展,以星级酒店为主的服务设施促进了兰西城市群建设。特别是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省级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到位1786万元,扶持乡村旅游项目13个,四星级农家乐建设及厕改补助130户。在政府引导性投入撬动下,社会力量投入热情空前高涨,截至目前有21家企业和个体兴建旅游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达到68.7亿元,其中规划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8个,总投资14.6亿元。围绕旅游的市场小微主体遍地开花。到10月底全市旅游小微企业达到937个,其中今年新增118个,社会资本完成投资12.7亿元。

  旅游市场营销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大美青海·风情海东”主体形象,全力打造生态观光游、民俗体验游、文化探秘游、宗教圣地游、黄河体验游等主导品牌,主推民族风情、黄河水上游览、宗教文化体验、自行车挑战、自驾车体验五条精品线路,不断优化营销策略,创新营销方式,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旅游宣传营销活动,旅游市场得到巩固和开拓,宣传范围扩展到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和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的旅游市场,极大地提高了海东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为积极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海东市旅游业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优质发展阶段转变,当前,海东正切实优化全市旅游环境,全面提升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加速全域旅游发展提速起航!

  乘风逐梦,破浪前行。海东这块厚重的文化沃土,正洋溢着时代的芬芳;文化旅游产业这艘大船,正扬起风帆,朝着新的目标行进,必将在新时代绘出更为绚丽的画卷!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中央重点网站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中国日报网 | 国际在线 | 中青网 | 中广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新网 | 中国西藏网 | 光明网
青海传媒 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 青海羚网 | 青海日报 | 西海都市报 | 西宁晚报 | 西宁电视台 | 青海法制报 | 海东时报 | 柴达木日报 | 人民日报青海分社 | 青海人大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 | 新华网青海频道 | 中国藏族网通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青海政协网 | 青海科协网 | 青海作家网 | 大公网青藏频道 | 青海旅游网
地方网联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 红网 | 浙江在线 | 东北新闻网 | 中国江西网 | 荆楚网 | 四川新闻网 | 东南网 | 长城网 | 多彩贵州 | 青海新闻网 | 中国甘肃网
  中国吉林网 | 中国西藏新闻网 | 大江网 | 东北网 | 江苏网 | 黄河新闻网 | 西部网 | 山西新闻网 | 四川在线 | 大河网 | 大众网 | 华龙网 | 南海网 | 天山网 | 胶东在线
合作网站 腾讯 | 新浪 | 搜狐 | 网易 | 凤凰网 | 教育网 | 中华网 | 百度 | 汽车网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 拜祖大典
 
西宁网版权所有
未经西宁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