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检索:
·石峡清风 禹王往事
·西宁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央广时评:亚洲文明对话 世界期待聆听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增长
·西宁东区开辟党建工作新路径
现在的位置: 西宁网西宁旅游
西宁市对35家企业进行现场质量核查
西宁:在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中为基层减负
西宁今年建成10个公园游园
西宁生物园区今年将新建四个特色公园
边墙村的1923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19-05-13 17:25:44
编辑: 中共西宁市委宣传部

  这是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陶器。江西仙人洞遗址。一枚古老的陶片,向人们还原出距今两万年前古人类生活的情境。

  彩陶,燧火与泥土结合的艺术。马家窑马厂类型,是在我省发现的彩陶类型,它的发现地就在今天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边墙村。

  上世纪80年代,作家张承志在他的长篇小说《北方的河》中,将河湟地区的远古文明比喻为“彩陶流成的河”,这不仅是因为河湟地区出土的彩陶数量惊人,同时也暗示着河湟地区以彩陶为表现形态的远古文明时间跨度,犹如一条流淌在岁月深处,从未中断的河流。

  彩陶的历史古老而沧桑。距今8000年前,甘肃大地湾人将一抹红色涂抹在了一只陶碗的边沿,人们普遍将这只陶碗,视作是彩陶的开端。

  甘青两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彩陶发现地,富集的彩陶资源成为了人们探秘古人类生活的一把秘匙。

  安特生沿河西行

  1914年,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应聘为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在中国从事地质调查和古生物化石采集工作,两年后,随着袁世凯政权的倒台,北洋政府因为经费紧缺,被迫中止了安特生的地质考察项目,安特生遂将主要的经历放在了古生物化石的收集以及古人类文明的研究上。

  安特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先是参与了北京周口店古人类遗址的发掘,继而又在黄河中游的甘肃和河南两省发现了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虽然当时,安特生还无法就仰韶文化的影响和价值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是他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古老的文明形态,对于中国历史沿革的重要。仰韶文化是黄河的赐予,安特生将目光聚焦在了黄河的上游,他期待着在那里有更多的发现。

  1923年,安特生沿黄河溯源而上来到了青海,并在今天的边墙村开始了又一次意义深远的发掘。

  一个重要的彩陶类型

  其实,有关边墙村“盛产”彩陶的事,在村民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边墙村村民何进良说,上世纪50年代,边墙村的村民们在种地时,依然能够在田间地头发现不同类型的彩陶陶罐,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些陶罐都是给死人陪葬的,拿到家里不吉利,所以往往都是就地砸碎,直到后来,村民们才知道这些陶罐是珍贵的文物。

  马厂类型是马家窑文化的一个分支,距今4300年至4000年前,是新石器晚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类型。

  为了弄清马厂类型的意义,“我和我的祖国,走笔大河湟”采访组特意走访了中国柳湾彩陶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产业部主任李智峰先生。李智峰先生说,不同时期的彩陶,反映出了不同的文明形态,距今5300年至4600年的是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继而是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4600年至4300年,然后就是马家窑马厂类型,距今4300年至4000年。

  马家窑马厂类型彩陶体型变大,纹饰极有特色,这一时期,大量的圆纹出现在了陶壁上,这或许是古人圆形崇拜的体现,同时蛙纹以及由蛙纹抽象而成的折纹被广泛使用,成为了古人生殖崇拜的明证,可以说,马家窑马厂类型是研究远古人类文明进程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今的边墙村古人类遗址,已成为了国宝级单位,根据发现地命名的原则,人们将这处遗址称为“马厂塬遗址”。

  边墙村的秘密

  边墙村是一个距民和县府驻地只有8公里的村落。

  边墙村得名于明朝。明王朝立国后,为了防范蒙古族俺答部,曾在青海境内广修长城,当地百姓将这种采取了干打垒方式修建起来的长城,俗称为“边墙”。

  在日后安特生发表的《甘肃考古记》一文中,我们找到了当年他在边墙村的惊人发现。

  据书中记载,安特生当年曾在边墙村两座已经被破坏的古墓葬中,发现了4件彩陶器,其中一件为装饰有4个大圆圈纹的小口广肩双耳瓮,两件为饰有平行横线和竖条纹的双耳罐,以及一件在内部绘有彩色雷纹的陶碗。古老陶器的发现,证明早在人类文明的滥觞时代,边墙村很有可能就是人类的聚落地。

  安特生在边墙村发现彩陶的消息震惊了学术界,从1937年到2005年,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组织了20余次考古调查。

  民和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说,边墙村古人类聚落出土的彩陶陶质比较粗糙,纹饰上有红黑相间或黑边红带的粗条纹,其中最常见的还有变体蛙纹、螺旋纹、菱形纹和编织纹等,此后发现的凡是属于相同风格的陶器,即被称为“马厂类型陶器”。

  有待发掘的彩陶王国

  上世纪80年代,王国顺先生曾参与了马厂塬的文物调查工作,退休前他就职于中国柳湾彩陶博物馆。他说,马厂塬遗址位于边墙村二、三社西北部,呈东西向不规则的长方形,遗址面积约为182500平方米,遗址上至今仍能见到散落的陶片,王国顺先生在作文物调查时,曾对其中的不少陶片作了绘图记录。

  在民和县博物馆的文物档案中,我们见到了王国顺先生当年的绘图,细腻的笔画记录了马家窑马厂类型彩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古老的彩陶残片,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远古时代湟水岸头人类文明的辉煌。

  王国顺说:“马厂塬文化遗址,存在着马厂类型、齐家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是黄河流域继仰韶、柳湾发现的第三个彩陶中心,对于研究河湟地区的远古文明意义深远。”

  不仅如此,边墙村的彩陶,还是研究彩陶西渐的重要凭证。

  据碳14测定,马家窑马厂类型,晚于马家窑半山类型,早于以喇家文化为代表的齐家文化。据《河湟陶源》一书记载,黄河上游的彩陶,曾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进,并最终消失在新疆,马家窑马厂类型的彩陶,就是深刻影响了河西走廊和西域文明的一种彩陶形态。

  “马厂塬遗址,是我省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史前遗址之一,目前还没有组织过正式的发掘,专家预测,一旦遗址全面发掘后,它的彩陶藏量很可能超乎人们的想象。”民和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

  边墙村是一个有着300多户人家的村落。这个坐落在湟水岸头二级台地上的村落,有着与湟水谷地大部分村落相似的面貌,黄土厚重,绿树成荫。只不过,时光的流逝中,如今马厂塬遗址已被流水切割成了五个台地,遗址周围沟岔纵横。泥泞的山路,挡住了我们寻访的脚步,在一条水沟前,我们捡拾到了一枚陶片。雨水浸透的陶片,有着血一般的殷红。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中央重点网站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中国日报网 | 国际在线 | 中青网 | 中广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新网 | 中国西藏网 | 光明网
青海传媒 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 青海羚网 | 青海日报 | 西海都市报 | 西宁晚报 | 西宁电视台 | 青海法制报 | 海东时报 | 柴达木日报 | 人民日报青海分社 | 青海人大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 | 新华网青海频道 | 中国藏族网通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青海政协网 | 青海科协网 | 青海作家网 | 大公网青藏频道 | 青海旅游网
地方网联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 红网 | 浙江在线 | 东北新闻网 | 中国江西网 | 荆楚网 | 四川新闻网 | 东南网 | 长城网 | 多彩贵州 | 青海新闻网 | 中国甘肃网
  中国吉林网 | 中国西藏新闻网 | 大江网 | 东北网 | 江苏网 | 黄河新闻网 | 西部网 | 山西新闻网 | 四川在线 | 大河网 | 大众网 | 华龙网 | 南海网 | 天山网 | 胶东在线
合作网站 腾讯 | 新浪 | 搜狐 | 网易 | 凤凰网 | 教育网 | 中华网 | 百度 | 汽车网 | 人民搜索 | 盘古搜索 | 拜祖大典
 
西宁网版权所有
未经西宁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ICP备08000131号